原回答
看到了没
即便是对自己的闺蜜
她们也是“闺蜜能做”
而不是“能为闺蜜做”
比如有的人问:问题里没有说,不代表不会给男朋友同等价值的回报
也有说:跟闺蜜之间是互为闺蜜,暗示也会给男朋友提供同等回报
【这个疑问已经被现实案例破了:女同性恋要结婚因为彩礼的事闹崩】
还有类似这种问题:
“重点是不是偏了,本来这个话题想讨论的就是对方能给出的价值,总不会问“我能为男朋
友提供的东西我为闺蜜也可以提供,那我还要男朋友干嘛?”吧。
难道大家交朋友谈恋爱的目的就是为了付出?即使是有人自嘲自己是舔狗,只有一味的付
出,但是愿意付出的原因不还是对方身上一定有吸引自己的特质嘛?不也是想要去追求那
一份让自己欣赏的特质嘛?我们一切的交往总是有利想图的。能相处下去的朋友、情侣对
方一定身上有吸引自己的特质,有对自己有利的情绪价值也好,甚至是工作机会也好,总
是有原因的。
就单这个问题而言,应该讨论的是相较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,情侣之间的亲密关系能有什
么更大的价值,而不是因为提问的视角站在自身能获得的“收益”就开始群体攻击,这个
问法私以为并没有问题”
“那找男朋友就是为了给他做事啊?不过是一种问法而已”
“问题的论点是,闺蜜能够取代男朋友,但是你这个回答似乎所答非所问,现在知乎都是为
了而慰吗?”
针对这些问题,我做一个全面的分析
先说结论:
1、答主提的这个问题,本身就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,带着恶意提出的问题。
2、问题本身就有逻辑陷阱,不该顺着问题的逻辑分析,即,这个问题的重心从来不是所谓的“在哪些方面男朋友能比闺蜜做得更多更好”
3、说到底,是现存的恋爱模式让部分女性陶醉于在恋爱期间的权力,使得这部分女性忽略了事情的本质
具体分析如下:
简单替换做个假设:你去某公司应聘薪资一万的职位,老板问你,“你能做到的事小明也能做,我为什么要选你而不选他”
这句话老板表达了两个很明显的意思
1、我有挑选应聘者的绝对权力
2、目前小明展现了他每个月能给公司创造一万的价值,而你没有展现出强于小明的优势,即高于一万的价值
并且这其中还有一些潜台词,一些威胁的恶意
给老板这句话做个翻译:
在员工的挑选上,我有绝对的权力,我就是在高高在上的看你们表演,展示你们的优势,现在小明也来应聘了,他每个月有一万的价值,
你需要每个月创造两万的价值,否则我就选小明而不选你
能看明白吗?
当老板拿出小明来和你做比较时,他的问题就不是“你是否有一万的价值”,而是“我需要你有两万的价值”
重点是“我需要”,而不是“你是否”
重点是“我需要”,而不是“你是否”
重点是“我需要”,而不是“你是否”
所以,当女生拿出“闺蜜”时,她根本不是在问:男朋友比闺蜜能做的更多是哪些
而是在说:我需要你比闺蜜做得更多
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说了:
这只是你的臆测,别人根本没有这个意思,也许别人只是表达方式不对
不
就是因为她的表达方式不对,才展现了她的恶意,以及她高高在上的恶劣态度
还是用上面求职的假设做分析
首先,老板这种“你们负责表演,我负责挑”的“高高在上的审视”态度,本身就是很恶心的
真正的求职者之间的竞争,从来都是分阶段的:1、证明你有创造该岗位价值的能力,2、当有其他竞争者出现时,才需要你拿出更高的价值展示
所以在上面的假设里,如果老板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,而是用公平公正的态度面见求职者
那么他应该说的是:我已经确定你有一万的价值,能胜任这个岗位,但是小明也能胜任,请问我为什么要选你而不选他。
看起来是不是好像只有语气变了,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?
那如果我告诉你,实际上小明不存在呢?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竞争者呢?
那么老板真正表达的是:你能干的事,别人也能干,我为什么选你?
与男朋友竞争的从来不是所谓的闺蜜,而是另一个追求者,即潜在的男朋友
闺蜜从来不是竞争者!
闺蜜从来不是竞争者!
闺蜜从来不是竞争者!
就算“闺蜜确实是竞争者”,那么问题也应该按流程
先问:你能否给我提供足以做我男朋友的价值
再问:你这个男朋友提供的价值是否比闺蜜更高
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分流程分先后吗?知道这其中的本质区别吗?
你男朋友,或者追求者,或者是广大的给你做解答的吃瓜群众,他们只能回答你第一个问题,第二个问题是该你自己回答的
于是一个悖论诞生了,真正的核心问题也来了:
如果你心目中有明确的男朋友价值衡量标准,即很清楚你需要的男朋友给你提供什么样的价值,或者有某个追求者已经给你展示了他的价值
那么,男朋友与闺蜜的区别
根本不需要问!
根本不需要问!
根本不需要问!
正是因为你心目中对男朋友的需求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,或者那个追求者提供的价值并没有比闺蜜高,而你想要他付出更多
所以你才会提这个问题
也许又有人要说了:我并没有提这个要求,我对男朋友要求是别比我闺蜜低就行
别假惺惺了,恶心!
假设你说的是真的,并且在你心目中,你觉得你对闺蜜的感情需求不亚于对男朋友,也就是说,在你看来,闺蜜和男朋友存在竞争关系
那么上面的悖论还是会生效
就如同那个老板:既然老板你只需要一万的价值,并没有要求更多,并且竞争者小明确实存在
那老板你自己挑不就行了?从我和小明之间的优劣你自己比较呗,你还需要问应聘者哪点比小明强吗?
总结就是:你问个毛线?
更何况男朋友和闺蜜你是可以同时拥有的,也就是说这个小明根本不存在
所以老板的话真正翻译就是:
能创造一万价值的员工到处都是,我随时可以招个人来,我需要你能能创造两万的价值,如果你做不到,那我这个岗位就暂时不需要招人了。
所以原问题真正该怎么翻译就不用我说了吧?
在这里其实已经可以做总结了:
付出和索取从来都是相互依存,也相互违背的
如果你用平等的、公平回报的目光看待你男朋友和闺蜜,那么你必然需要思考,付出多少才能回报你男朋友和闺蜜
就算你遇到的现实情况是:男朋友才是没有对等付出【即比你对他的付出少】
那么以你自己对他的付出做参考标准,你仍然会明白你期望的男朋友的价值标准是什么样,进而你仍然会明白真正的男朋友和闺蜜会有什么区别
所以依存关系就是:思考过要如何回报,就会明白需要获取过多少
男朋友和闺蜜的区别,自然而然就解答了
正因为你只想索取,没思考回报,所以你才认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,然后才会提问
到这里,差不多已经解答完了:
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,它的提出本身就表明,提问者压根没想到过付出
但有人肯定不服,就要问:
人老板也没说“你能创造两万的价值,我就给你两万的薪资”啊?
比如这样的
“闺蜜需要的肯定也是会提供的啊,只是没有说罢了”
依然拿老板举例,这句话的意思好像就是老板在说:
如果你入职了,提供了两万价值,那么我会给你两万的薪资,我只是没有明确说而已
如果你这么想,我只能送你个呵呵
别TM装傻充楞
你的小心机只能欺骗你自己
明明是老板你先需要两万的价值,那你就应该先把该岗位的薪资提升到两万
“你能创造两万的价值,我也需要两万的价值,一万的薪资是对你的侮辱,那么我每个月给你两万,你愿意来入职吗?”
“你能创造两万的价值,我也需要两万的价值,但这个岗位薪资只有一万,年轻人要多讲奉献,好好干,你放心,公司不会亏待你的。”
哪一个才能表达诚意?
听到下面这句话你想不想给老板一巴掌?
于是再总结,翻译老板的话;
这个岗位薪资只有一万,而且我们公司已经有了小明,如果你想入职,你就需要创造两万的价值,否则入职申请我不会批,至于薪水,我并不保证会给你两万,相信我,我不是说我一定不会给,我只是不保证一定给,还是可能给的
可能还有人要说:题主只是单纯的好奇能朋友和闺蜜的区别,并不是真的需要男朋友
再加一个呵呵
三种情况
1、你谈过男朋友,也有闺蜜
你提这个问题是想暴露你的智商?都处过你自己看不出区别?
【正好应了上面的总结】
2、你有闺蜜,但没谈过恋爱
真正的重点来了:上面我已经说过,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
男朋友是什么样的,男朋友和闺蜜有什么区别
别人只需要回答“男朋友是什么样的”,也只能回答这个问题,后面的问题你只能问你自己
所以你把闺蜜放在问题里到底什么意思?
糊弄谁呢,心机婊
还有,老板如果说:这个岗位有价值一万的小明在做,我并没有要另外招聘的意思,我就是很好奇,价值两万的员工是什么样的,也很好奇他跟小明比起来有什么区别,如果有这样的员工,我为什么要招聘他
如果你代入小明,你是不是会觉得很窝火:价值两万的员工关我屁事,你把我拿出来说几个意思?你想表达什么?
闺蜜也会说:我是你闺蜜,你男朋友是猪是狗也跟我没关系,你想找就找,不想找就不找,关我屁事?你把我拿出来做计量单位,你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?
就如我最开始说的:这个问题本来就是高高在上的,带着恶意的
这是在用高高在上的姿态,审视潜在的男朋友,或者干脆是审视有“男朋友”这个称呼的整个群体,甚至顺便审视闺蜜,把闺蜜当做了男朋友价值的计量单位
3、你既没有谈过恋爱,也没有闺蜜,你是真的不知道两者的区别
那我只能说
你真可怜
摘自——混蛋小言灵
deepseek-chat分析
一、回答的核心论点梳理
该回答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:
-
问题的本质是权力关系与恶意:提问者以“闺蜜能做的事男朋友也能做”为出发点,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,暗示男朋友需要提供比闺蜜更高的价值才能“被需要”。这种提问方式带有居高临下的审视和恶意,而非真诚探讨亲密关系的差异。
-
逻辑陷阱与错误的比较对象:
- 闺蜜和男朋友并非同一维度的竞争者。闺蜜是友谊关系,男朋友是亲密/伴侣关系,两者的社会功能、情感需求和责任义务本就不相同。
- 提问者将两者强行对比,类似于老板用“其他应聘者”逼迫员工证明自己“更有价值”,这是一种变相的压榨逻辑。
-
付出与索取的失衡:
- 健康的亲密关系应基于双向付出与回报的平衡。提问者的问题暴露出其只关注“从男朋友身上获取什么”,而忽视了自己需要为关系付出什么。
- 如果提问者真正思考过如何回报伴侣或闺蜜的付出,自然能理解两者的区别。
-
问题的提出即答案:
- 提问者之所以困惑“为什么要谈恋爱”,恰恰是因为其从未以平等视角看待关系,而是将伴侣工具化(需提供超额价值)。
- 若提问者对伴侣有明确的价值需求或情感标准,根本无需通过对比闺蜜来提问。
-
对提问者动机的批判:
- 回答者认为提问者可能并非真心寻求答案,而是在炫耀权力(“我能挑选你”)或合理化索取行为。
- 通过“闺蜜”这一参照物,提问者实际上是在暗示男朋友“你做得不够多”。
二、回答的逻辑结构分析
回答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,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-
类比引入:用“老板与求职者”的类比,揭示提问中隐含的权力不平等。老板要求员工证明“比其他人更有价值”是一种压榨逻辑,类似于提问者要求男朋友“比闺蜜做得更多”。
-
拆解问题陷阱:
- 指出“闺蜜”是错误比较对象,真正的竞争者是其他潜在伴侣。
- 强调提问者混淆了关系的阶段性(先确认“是否有资格做男友”,再比较“是否比其他追求者更好”)。
-
揭露心理动机:
- 通过反推逻辑,证明提问者缺乏对伴侣价值的明确标准,本质上是想索取更多。
- 举例说明若提问者真心平等对待关系,根本无需提问。
-
批判提问姿态:
- 指责提问者将闺蜜工具化为“计量单位”,既侮辱男友也轻视闺蜜。
- 分情况(有无恋爱/闺蜜经历)论证提问的恶意或愚蠢。
-
总结核心矛盾:关系的本质是双向付出,而提问者只关注单向索取。
三、回答的合理性与争议点
合理性:
- 精准捕捉权力不对等:确实有许多人将亲密关系视为“价值交换”,而忽视情感联结。回答者尖锐地指出这种功利化倾向。
- 逻辑自洽:通过类比和反证,严密论证了提问的荒谬性。尤其是指出“若需要比较,说明标准模糊”这一点很有说服力。
- 批判工具化思维:对将人际关系简化为“功能替代”的批判具有普遍意义,不仅限于性别议题。
争议点:
- 预设恶意:回答者假定提问者必然心怀恶意,但现实中可能有人确实因缺乏经验而困惑。这种“有罪推定”可能过度解读。
- 性别化表述:回答中“心机婊”等用语将问题归咎于女性特权,可能激化对立,忽略男性同样可能工具化伴侣。
- 忽视情感需求差异:闺蜜和男友能提供的情绪价值、安全感等本就不同,回答者未正面解答这一点,仅聚焦于权力批判。
四、对原问题的潜在补充解答
若抛开对提问动机的批判,仅从功能角度回答“闺蜜与男友的区别”,可补充以下观点:
- 社会属性差异:男友通常涉及家庭规划、经济协作、性亲密等闺蜜无法替代的维度。
- 责任与承诺:伴侣关系受法律和道德约束(如忠诚义务),而友谊更自由。
- 情感深度:爱情中的占有欲、排他性和依恋模式与友谊存在本质不同。
但回答者选择不正面回应这些,是因为其认为提问逻辑本身已扭曲了讨论方向——这才是分析中最值得深思的部分。
评论区